冲锋转型 奔向未来——中国传统铸造业转型升级


2016年,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缺乏强劲复苏动力;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制造业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诸多可能。企业经营面临艰巨、复杂的环境,充满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人们满怀憧憬,但是思绪也更加飘摇:走出困境还需要多久?路在何方?我们如何前行?这不仅成了每位企业家深思的要事,也成了普通员工关心的话题。


我们正经历着什么?
 
自1999年起,经历了16年的持续增长后,中国铸造业在2015年受制造业大环境的影响,铸件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的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是从企业直观感受来说,外部环境依然“风雨交加”。一方面,整个行业仍存在大量落后产能,铸件质量和品牌意识较低,生产效率距离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生产方式的铸件企业只有少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特征明显,“傻大黑粗”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制约发展,铸造业慢慢出现无人可用的困境,产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铸造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正视环境,正视困难,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次“大考”。
当下,对于传统铸造业来说无论是营销、转型、管理还是新思维都亟待改变。首先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营销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需要面临全新的“全网营销”,理解、适配、掌握新时代背景下的营销利器,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气势,是传统铸造业市场开拓的关键点之一;其次是转型,这是经济新常态下一直在谈的一个话题,关乎企业生死、关系企业未来。
对于企业来讲,只有被转型和先见式转型,由外部环境倒逼的被转型成本巨大、过程痛苦,先见式转型需要企业家有战略洞察力和坚强执行力,这种思维和行动是稀缺的;然后是管理,随着互联网、双创、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概念的不断普及,传统铸造业经营管理模式面临极大挑战,如何拥抱变化,需要企业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改变,抛开历史包袱、放弃既有思维、找到适合路径,这不容易;最后是现在火热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核心在于用户体验,而不是简单地把各项传统工作摆放在互联网上,企业都应该对互联网模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否则将会面临马云所说的“看不见、看不起、来不及”的困境。
正视困境,拥抱变化,是迎来新生的第一步,有困惑、有疑虑不代表就要丧失信心。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是制造业这艘巨轮未来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能不能拿到“船票”,在于“舵手”——企业家,以辩证的眼光正视困境,以发展的视角来思考行业大势,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认识与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遇,能将不确定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成长力,这是所有伟大企业的共同特性。
铸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全球每年铸件市场规模约1万亿,我国约占45%,铸造企业2.6万家,从业人员200万,是名副其实的“铸造大国”,其中60%左右是多品种、小批量的传统模式生产,员工从业愿望低,面临无工可用等问题,亟待转型升级。
黎明到来的那一刻是最黑暗的,但天光总会破晓,新的希望总会来临。庆幸的是,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诸多可能。
此处建议铸造同仁考虑从如下角度思考企业转型。一是从思想观念转型:具备转型的思想,这是前提;二是从产品角度转型:提质增效,低端到高端,智能化产品,从单一到多样化,满足市场和引领市场;三是从技术创新角度转型: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及应用;四是从设计、制造角度转型:虚拟制造、智能生产等;五是从结构调整角度转型: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生态结构等;六是从流程再造角度转型:缩短流程(最好的精益就是减少流程节点),提高效率;七是从管理角度转型:业务数字化、管理软件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小微化、员工创客化;八是从商业模式角度转型:“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智能铸造”的铸造业转型升级之路正在探索和实践,努力推进铸造材料、工艺技术、设备、铸件产品、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变革,实现平台化、网络化、产业整合、服务化、绿色化。
 


冲锋转型,奔向未来
 
正如海尔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懂得应势而为,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立于时代的前沿。毫无疑问,传统铸造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吹响冲锋号”的关键时刻。往前一丈,是海阔天空,是传统铸造业迎来新生、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入“铸造强国”的全新起点;后退一寸,传统铸造企业数年的坚持、期盼可能就付之东流,属于中国铸造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也许就此错过。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简单说来就是专注当下、着眼未来,企业越是在形势不明、前景未卜的情况下越需要定力,看清现在、相信未来。
现有形势下,我认为企业家尤其要保持定力,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一手抓企业运营,现有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实现业务数字化、管理软件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小微化、员工创客化;一手抓转型升级,重点推进3D打印、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平台化网络化等,围绕技术研究突破新技术,通过转移转化形成新产品,开展创新创业形成新业态,实施多重融合打造新模式。

面对未来,企业将会生存在一个以高端铸造产品、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软硬件技术和产品快速孵化器、绿色智能制造(铸造)系统解决方案、新型材料、工业云平台、制造服务等为主要业务的生态圈。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数字化企业、创新型企业,推进企业实现“双高”。(高端高效,即高端人才、高端市场、高端产品,企业经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与时俱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的转型升级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处境,要么没路、要么是岔口,如何选择是不易抉择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企业家能够真正“放空脑子、撸起袖子”让创新、坚毅坚韧坚守、兼济天下的企业家精神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时代急遽变化,不变就意味着等死,不动就意味着毁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仅仅不到10年的时间里,拥有200年传统的管理理论正在被互联网所改变,这种改变是本质上的变化。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石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后来的专业分工、管理职能分工、社会分工等理论,都与斯密的这一学说有着“血缘关系”。
而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生态化、定制化、网络化、平台化、创客化等概念的实践,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的考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转变不再是“修修补补”而是“脱胎换骨”,如何适应时代并独领风骚,我们需要在创新、转型、真抓实干的路上走得更远。
黎明到来之前往往伴随着最深的黑暗,转型不易,借用克强总理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入“铸造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转载自:中铸协